鼠麴草
別名:清明草、佛耳草、鼠耳、毛耳朵
科名:菊科
學名:Gnaphaalium Affine
簡介:
鼠麴草為什麼又叫清明草呢?你一定感到有些納悶,不過總猜得出是與清明有關的吧!沒錯!它正是與清明有關,你可曾在清明的時候吃過用來祭祀祖先的清明粿?清明粿中暗綠色的草絲正是鼠麴草,因而它又叫鼠麴粿。<本草綱目>中有段記載的文字:麴,言其花黃如麴色,又可和米粉食也。鼠耳,言其葉型如鼠身,又有白毛蒙茸似玉……。採鼠麴要採得早,當鼠麴的花蕊初現時,便要趕快摘取它幼葉的梢部,略為陰乾後用開水燙過,斬碎和糯米粉混合,再包入紅豆、綠豆或菜脯米便可做成香味四溢的清明粿了。
鼠麴草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,它的莖高15~40公分,全身披著白色的柔毛,主要生長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,在三月初的時候,隻要你留意便可以在荒廢的菜園或淺山坡上,在叢叢不知名的野草中,看見全身銀白的鼠麴頂上開著金黃色的花,為早春的野外多一份富麗的浪漫,但可別因為它是小野花而輕視了它喔!它除了有特殊香味之外
也是富含纖維的,是種美味健康又可人的小花。
「鼠麴草的用途」食用部位:嫩葉、嫩苗及花朵食用方法:用水燙後煮食或曬乾,作糯米草餅,藥用:一種鎮咳,怯痰藥可以治氣喘、高血壓、胃潰瘍及支氣管炎等。
鼠麴粿的做法
做法:
採回半斤左右的鼠麴草(當然以嫩的最佳),洗淨放入沸水中「煮爛」,撈起用冷水沖涼,再以手擰乾水分,將鼠麴草剁細。鍋內放些油,鼠麴草放入焙炒,將所有水分焙乾前加些糖炒勻,盛起備用。
糯米兩斤,在來米一斤,送去專門做粿之店,請代為挨(台語,意指將米磨成粉漿),若店方機器可以脫水則請代為脫水,若無則將含水之米漿帶回,放入棉布袋綁緊,上方以大石頭或重物加壓,使水分脫乾。中間過程必須翻面、搓擠,這樣較容易乾燥。因為有水會流出,所以脫水過程要注意,不能用無法排水的器具裝棉布袋,亦可直接放於家中水槽。三斤米大約兩小時可以脫乾水分,成為「粿塊」。EASEUS
取生的粿塊一小塊(約飯碗大),放入鍋中用油煎熟,取出。到雜 貨店買鹼粉(做鹼粽用的那種),倒一些(約奶粉匙半匙,擺多了會苦)放入碗裡,用非常少的溫水調勻,然後加入沙拉油三分之一碗,拌勻,即成鹼油。若店裡有賣鹼油,就更方便了,它是用來抹手的,因為粿塊會變黏。
將熟粿塊混入生粿塊中,不斷搓揉,使二者完全混而為一(搓前手沾鹼油)。此時,慢慢放入先前焙好的鼠麴草,再完全搓勻,使之有彈性。
將粿塊分成數個小塊(這樣較易蒸熟),置於鍋內,再放入蒸籠蒸熟(放粿的鍋子要先鋪年糕紙,紙上塗一點鹼油)。約十五分鐘左右,粿膨起即是熟了,取出鍋子待涼。涼了的小粿塊集合起來成為一大糰,又不斷搓揉使它有彈性。此時,粿塊的工作暫時告一個段落。
再來是內餡的準備工作,可以有蘿蔔絲、紅豆、綠豆等種類,有甜有鹹,隨君高興。這些內餡必須先炒熟或蒸熟。
自大糰粿中抓一小塊,包入熟餡後,即可入口。要吃才包,這樣才夠新鮮。也有人是在粿塊未入鍋蒸前先包餡,蒸熟即可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